看過啾咪的台中逢甲食記以後,
http://blog.yam.com/heyu525/category/1634074/t=list
我本來是不太敢寫食記了。
啾咪的食記不論是質與量,我都望塵莫及,
尤其是攝影取景取得好,
目前分類:雜評 (14)
- Aug 02 Sat 2008 20:54
〈結束營業〉義大利麵店【義學院】
- Jul 07 Mon 2008 18:07
環保署網站有蘇花高環評
(林小安)說:
安
蘇花高要建了
(家銘)說:
安
- Apr 29 Tue 2008 17:02
丹麥司法部逼迫人棄糟糠
一夫一妻制是很有智慧的社會共識,
佔有兩個以上的女人絕對是自找罪受。
可是世界上就是有些地區流行一夫多妻,
看看這篇報導兩種婚姻制度相衝突的新聞:
- Mar 19 Wed 2008 15:50
拒領公投票,以後在談判桌上連中華民國都守不住。
不論2008年中華民國由哪個政黨執政,
用高票通過入聯公投來展現國民意志,
都會成為台灣人在兩岸和平談判的有利籌碼,
為什麼「以台灣為名義加入聯合國」有利兩岸和平談判呢?
- Mar 16 Sun 2008 15:10
開放兩岸共同市場以前〈一〉
為了避免「台灣男人沒工作,台灣女人沒老公。」的日子來臨,
教育體系與法律機制都要先承受衝擊來提升競爭力。分述如下:
1.關於教育體系的部分
- Jun 20 Wed 2007 00:01
吶喊
影片內容邏輯清楚論述明確,用不著我多廢話。
http://blog.pixnet.net/Nelson/post/5378520
相形之下我那點憤世嫉俗,都是罵給自己發洩情緒罷了。
畢業,是一連串跟現實妥協的過程。
- Apr 27 Fri 2007 22:15
練習一下照樣造句
當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,有本國立編譯館出版,叫做國語習作的練習本,
裡面就有這種叫做照樣造句的練習題。習作的方式是把
「未來將不會有......,而只有......,屬於......的一環,而既然......,就不必......。」
之類的句型填滿字,編越多句子越厲害哦。
老師還會批改「甲上」、「甲上上」甚至「甲上上上」之類的級分鼓勵小朋友。
- Mar 22 Thu 2007 01:32
樂生療養院與捷運新莊線
工程問題雖然麻煩,其實一點都不難解決,
麻煩的是「堅持原則」與「限期完成」。
金錢問題雖然複雜,其實一點都不難搞定,
複雜的是利益相關人拉不下臉把問題攤開來談。
- Mar 16 Fri 2007 14:57
像對台灣人一樣對我們就好
推薦文章:
破週報《像對台灣人一樣對我們就好──回應復刊449號封面故事》
http://pots.tw/node/1113
- Jan 11 Thu 2007 12:59
在搭乘高鐵之前
我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,國道客運火燒車,台鐵南迴大翻車,我都敢搭乘。 可是這次高鐵試營運期間,消基會出面反對了,我支持消基會更勝高鐵, 所以在消基會改變反對立場之前,我不打算搭乘高鐵。 在電視新聞看不到政府為什麼准許通車,消基會又為什麼反對, 索性自己找答案,示範給新聞媒體看。 消基會表示,拒搭高鐵有三大理由: 一、交通部以及台灣高鐵公司聲稱33項缺失均已辦理完竣, 卻未對消費者及社會大眾公開說明,何以取信? 二、無論是台鐵或是航空等運輸工具均有運送契約, 高鐵公司已正式營運,卻無運送契約,何以對消費者保障? 三、比照航空票價的高鐵,保險卻比照台鐵,何以保障消費者? 高鐵是公辦委托民營的重大國家建設,但消基會絕對有資格講話。 是的很多詳細的數據,搜尋對岸的新聞資料比較快, 「政府負責的經費為1057億元,高鐵公司負責的經費為4800億元。」 http://big5.china.com/gate/big5/news.china.com/zh_cn/finance/11009723/20070109/13865638.html 全民出資1057億元,至少占一席董事都不過分, 雖說高鐵公司沒有公設董事,也不該無視有公信力的非營利組織監督,什麼都推給市場機制。 消基會罕見地舉辦了六次記者會, 希望交通部、高鐵局和高鐵公司正式對外說明 第二次履勘委員三十三項待改進缺失的建言,以昭公信。 http://www.consumers.org.tw/ 英國勞氏驗船協會在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六日的認證書共有四大本,三○○多頁, 裡面詳細列了廿八項重大缺失要改進,另還有五大限制。 這麼重大的認證書,卻在二零零六十一月廿一日就全數獲得解決,其過程另人擔憂。 http://www.tssdnews.com.tw/daily/2006/11/27/text/951127g4.htm http://www.lr.org/(英國勞氏驗船協會 Lloyd's Register) 而政府的做法是什麼呢?看看以下三條新聞: 2006年12月22號 蘇貞昌:「高鐵通車的前提是安全,希望外界能夠平心靜氣,不必有政治口水,也不要惡意批評。」 http://news.yam.com/bcc/computer/200612/20061222719839.html 2006年12月26號 「三十三項通車前應改善事項因資料數量多,無法在第一時間對外公布, 高鐵局幕僚正加班整理中,預定本周總結論報告可分送前高鐵履勘委員。」 http://news.pchome.com.tw/society/chinatimes/20061226/index-20061226015107240700.html 2007年1月5號 「一月五號到十四號是試營,如果順利,十五號正式通車。」 http://www.pts.org.tw/php2/program/citizen/citizenProgram.php?serials=1168012800 上列三條新聞單獨看都合情合理,照時間順序組合起來就覺得苗頭不太對。 國內新聞媒體平常嗜血般追著隱私咬,很少注意公共工程履勘這種事, 好歹消基會舉辦了六次記者會,面對消基會對高鐵的強烈質疑, 高鐵公司至少該為了履勘應改善事項,辦一場記者會說明問題所在與改善結果, 高鐵公司不說明,高鐵局、交通部甚至行政院都該主動出面澄清。 通過交通部高鐵局履勘,和公正第三者勞氏驗船協會 提出確認高鐵可營運通車的IV&V認證報告, 是高速鐵路通車不可或缺的二項條件。 我不知道在政府公文上怎麼描述履勘結果,可以肯定的是: 當政務官不講實務開始打官腔 技術官僚都靜悄悄彷彿不存在 意味履勘不昭公信潛藏著危機 試營運期間高鐵不會出什麼大事,高鐵公司沒有那麼笨, 當社會大眾都開始放心搭乘,高鐵載運量達到高峰以後,缺失才會慢慢浮上檯面。 一個月試運轉零事故不能與安全畫上等號,應改善事項是否確實完成改善才是關鍵。 我支持消基會更勝高鐵,真憑實據不受操弄的言論,比子彈列車重要得多。
- Dec 27 Wed 2006 04:46
列舉6108億軍購優缺點
含土地處理費用七億元,加起來就是六千一百零八億新台幣。 [海星計劃內容] 柴油動力潛艇,需四一二一億三九一一萬元,執行年度為九十四年至一○八年。 [海星計劃優點] 最有戰略威脅性的是把潛射魚叉反艦飛彈納入潛艦戰備 就算失去制空、制海能力,只要還有一艘潛艦沒曝露行蹤, 就能牽制敵軍海軍水面艦艇。 [海星計劃缺點] 採購預算約與政府舉債額度相同 [疾鋒計劃內容] 愛國者三型飛彈系統,三百八十八枚飛彈,需一四四九億二千萬元, 執行年度為九十四年至一○一年。 [疾鋒計劃優點] 建立對彈道導彈發射階段預警能力, 能為海軍船艦爭取時間在軍港遭飽和攻擊前撤出。 長程預警雷達與愛國者三型飛彈系統是相輔相成的關係。 重點在長程相位陣列預警雷達隱含中美情報互惠。 與愛國者三型飛彈搭配採購的,鋪爪式長程相位陣列預警雷達, 偵察範圍涵蓋中國全境,有追蹤解算彈道飛彈發射點與落點的能力, 將成為美國戰區飛彈防禦系統的前哨, 也是美國決不願被中國奪去的軍備系統, 此戰略武器將大幅增加美國支援中華民國政府的誘因。 [疾鋒計劃缺點] 縱使百發百中,也擋不了所有中方來襲導彈與軍機 必須在專門對付雷達的,空對地反輻射飛彈射程之外擊落敵軍軍機, 雖然愛國者三型飛彈可以攔截飛機、巡弋飛彈與彈道飛彈, 一旦空中優勢完全喪失,只靠愛國者三型飛彈守不住長程相位陣列預警雷達。 [神鷗計劃內容] P-3長程定翼反潛機,需五三○億四二六七萬五千元, 執行年度為九十四年至一○○年。 [神鷗計劃優點] 擁有完整之磁力探測器及聲納浮標系統, 武器包括美軍現役魚叉反艦飛彈與MK46魚雷, 作戰半徑完整涵蓋中華民國領海, 能夠以比潛艦相對低廉的採購成本補充水下戰力。 [神鷗計劃缺點] 需要跑道才能起飛,作戰前提是空中優勢。 [三項軍購的共同優點之一:輔助國軍鞏固指管通情系統] 對國軍的武器需求,不應該只從武器新舊的觀點來看待, 我們買的是整個美軍的作戰經驗與思維, 包括通訊鏈路規格、協同作戰模式等。 三項軍購綜合起來,有輔助國軍鞏固指管通情系統的效果。 [三項軍購的共同優點之二:落實國防目標] 軍方成功的把抽象的國防目標「有效嚇阻,防衛固守」落實在軍購需求上 柴油動力潛艇+潛射魚叉反艦飛彈=>有效嚇阻重裝部隊登陸臺灣西部海岸 愛國者三型飛彈+鋪爪式長程相位陣列預警雷達=>防衛指揮與戰場管制系統 P-3長程定翼反潛機+現有海軍水面戰力=>固守臺灣東部沿海 [三項軍購的共同缺點之一:漠視日後財政潰堤的潛在危險] 第一場全國性公投語意不清,沒有認真討論 「值不值得為了國防需求加重稅負?加重多少?」, 不加稅,還舉債高達四千億,擺明留給繼任執政者應付, 買軍備又不用立刻加稅,當然很多人無痛緊要, 漠視日後財政潰堤的潛在危險,政府不盡職。 [三項軍購的共同缺點之二:沒有明確的國家戰略目標作為依據] 什麼是國家戰略目標,簡單說就是「政府打算確保多大範圍的國家主權。」 每個國家都有法理上的疆域與主權,但不見得都有實力完整確保, 例如日本接受美國駐軍也意味著出讓部份國家主權。 積極點決定釣魚台要或不要,消極點確保巴士海峽作業漁民不受外國欺凌, 這都是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過程中,理所當然應該討論的國家戰略目標。 「達成國家戰略目標,需要把軍事力量維持在什麼程度。」這就是軍備控制。 美國的戰略目標就很明確, 為了確保本土不受攻擊,寧願出兵海外消滅潛在敵人, 軍備控制是美國國務卿必備的專業知識,海外出兵也有大致上的準則。 中國的戰略目標也很明確,還蘊含中國人的幽默, 認真說起來,這也不是多深奧的弔詭 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,臺灣是中國的一部份。」 「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不容分割。」 這兩句話只要同時成立,就抹殺了兩岸分治領土主權互不相涉的事實。 臺灣一旦回歸中國,臺灣海峽完全掌握,巴士海峽至少控制一半, 加上經濟海域擴張,都是爭奪東海與南海海底資源有力的籌碼。 中國願意繼美俄之後成為世界第三大軍費支出國, 是有打算連本帶利贏回軍費支出的。 偏偏中華民國的國家戰略目標不清不楚。 「有效嚇阻,防衛固守」根本就是一句廢話, 小孩子也知道軍隊為了嚇阻侵略而存在,作用是保衛國家領土。 定義過國家戰略的意涵,好,重點來了。 中華民國預算法第三十四條規定: 「重要公共工程建設及重大施政計畫, 應先行製作選擇方案及替代方案之成本效益分析報告, 並提供財源籌措及資金運用之說明。」 雖然這條法律不是管軍隊,卻也說明了公眾事務的處理原則, 「政府花大錢以前,要先對現有的選擇方案 與可行的替代方案,預做成本效益分析。」 顯然軍購案並沒有做到這種水準。 這不是指責軍方,追根究底責任在文人政府, 我國是民主政體,制度上文人領軍,文人政府擬定不出像樣的國家戰略,失職。 政府打算確保多大範圍的國家主權得先界定清楚, 取得共識以後接下來才能理性討論統獨的利弊, 國軍才知道為何而戰,怎麼作戰,進一步分析選擇方案及替代方案。 所以癥結不在台灣國際處境艱難,而是不立戰略只談軍購, 這是民主政治不成熟,無可奈何的次佳策略。
- May 01 Mon 2006 19:35
一個萌芽中的市場需求
操作過ANSYS以後,我開始在想什麼東西對台灣的產業界最有效益 參數化建立立體模型後,用有限元素法作結構模擬,算蠻成熟的技術了 我進熱流組或許可以學會計算流體力學 搭配起來,結構與外型設計都可以合起來作最佳化 計算流體力學軟體最有名的約三套,都可以以PARASOLID格式互通立體模型 機構分析有ADAMS,也可以用PARASOLID格式互通,所以我才敢講最佳化 業界CAD人才多的是,零件電子化以後, 若不兜起來分析作發展參考,不就浪費了電子化的最大潛在效益 可是CAD軟體已經很貴了,採購CAE軟體又會荷包大失血, 有多少效益又難以評估 台灣的中小企業面對(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;CAE) 很可能寧願外包,論件計酬,而這正是一個萌芽中的市場需求 實業界光是螺絲、齒輪的型號就讓人眼花撩亂, 不太可能像學術界一樣,處處簡化問題 可是一旦拿那種用CAD畫出的立體模型丟進CAE軟體, 現在的個人電腦通常吃不消 要湊出兼顧準確與效率的模擬系統,還得等運算技術進步
- Sep 22 Thu 2005 22:47
怎麼樣可以不孬?我們把它放寬一點!
什麼是言論自由? 在李敖北大的演講當中,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聞媒體只記得A片,這並不令人意外, 可是中華民國的新聞媒體居然只記得老虎屁股,這就有點傷腦筋了。 李敖在北大的言行,何不到李敖的網站 http://www.leeaoweb.net 去瞧瞧? 李敖北大演講全文(2005.9.21/聯合晚報) http://www.leeaoweb.net/article.php/40 不同於媒體匆促片段地敘述,以下是我把自己覺得比較精華的部份, 來個斷章取義,重組後的結果。我認為這才是是李敖在嘻笑怒罵之中 打算悄悄放進聽眾心中的種子。 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 胡適說:「一個真正的開明進步的國家,不是一群奴才造成的, 是要有獨立個性,有自由思考的人造成的。」 你們贏了13億,所以你們到了北京大學, 不要以為到美國得了博士就完了 玩言論自由你們玩不過我,你們要革命你們玩不過坦克車 所以我和大家說,我們要擁抱共產黨。 共產黨不喜歡笑,共產黨太嚴肅, 我們把它放寬一點,就是我今天的主要目的。 現在的北大太孬了,在我看來,什麼原因?怎麼樣可以不孬? 我們的書記站起來,校長站起來,像我們以前的老校長馬寅初不就是這樣嗎? 北大馬寅初幹了九年的校長,在國民黨時代被軟禁,後來在北大做校長的時候, 本來和毛澤東感情好得很,為了人口政策兩個人的看法變了, 馬寅初說中國人這樣生下去我們不得了,我們的財政都被吃掉了。 毛主席說,人多沒有關係,人多好辦事情,結果毛主席贏了, 大家鬥馬寅初,一路鬥到馬寅初床前面的牆,都貼了大字報, 可是馬說我不在乎,我要幹到死,我要孤軍奮戰, 結果他沒有死,他活到100歲,別人都死了,他還活著。 這就是北大精神,北大的教育,所以我說今天從北大開始, 雖然毛主席說,北京大學水淺王八多,多幾個王八也不是壞事。 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- Sep 16 Fri 2005 13:09
誰的名字比較長
時代在變,潮流在變,這年頭都在流行什麼呢? 我發現有一種競賽正在悄悄地風行起來, 那就是:「誰的名字比較長。」 之前是我就讀的科系名稱,在課程不變的狀況下, 從「航空工程學系」變成「航太與系統工程學系」 而我碩一的時候參加的學術研討會名稱可更猛了,居然叫做: 「中國航空太空學會第四十六屆年會暨會員大會、2004航太學會/民航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、國科會航太學門專題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、教育部航太科技教育改進計畫成果發表會」 我不用讀到後面,才讀到中間我就忘了開頭是哪些字了。 班代說我們一年級是理所當然的工作人員,早上七點半要在人言大樓等, 那時「工作指導老師」會交代我們工作。 我準時到了,陸陸續續也來了一些人,過了沒多久,奇怪的事發生囉, 「工作指導老師」自己領頭推著白板從商學館過來了, 我看了當然馬上去接下擺放白板的工作,不過白板只有五個,擺完就沒啦, 工作指導老師們不知道忙到哪裡去了。 班代也沒告訴我接下來要做什麼,只是帶著一群人煞有其事地走來走去, 嗯,比起煞有其事地走來走去,我比較喜歡裝優雅耶, 好吧,既然這樣,我就試著自己決定自己要做什麼好了。 我發現搬東西的工作人員搭電梯上樓以後,全都會等電梯到了才下樓, 而六部電梯中,只有在建築物中央的兩部有開放運作, 大家的耐心,實在好的不可思議,是樓梯間空氣太差嗎? 那我去把樓梯間的氣窗與安全門都打開通風好了。 於是我從五樓一路開門開窗下來,卻發現不妙了,一樓的安全門鎖著耶! 原來,是我在狀況外啊。唉,罷了,難道我還一路關門關窗回去不成? 只好花點手機費,請校方派人來開鎖。 知道了自己負責的教室以後,接著大家都被叫去開幕典禮撐場面, 想到還要聽貴賓致詞、演講一個多小時,我想能夠不去就別去吧, 於是我悄悄躲在自己負責的教室裡, 把抽屜裡的口香糖與衛生紙還有地上的垃圾,通通都給它撿乾淨。 接下來我就心安理得地拿起我背包裡的故事書看起來啦。 不過好景不常,又有奇怪的事發生囉, 外校的來賓陸陸續續地進教室,而工作人員都還在地下室聽演講, 我只好在四樓與五樓像發情的貓一樣到處跑來跑去, 指引外校來賓到正確的教室,引導他們把資料存進放映用的電腦, 詭異的是,因為我不守規矩,反而成為突發狀況的支柱? 後來發現沒去聽演講的工作人員還有一兩個,只不過外校來賓上樓的時候, 他們都只顧自己負責的教室,也罷,這是他們的自由。 當時每層樓只需要一個人手持場次表守住電梯口,指引來賓到正確的教室, 外加一個人在各個教室之間來回穿梭,協助來賓把資料存進放映用的電腦, 研討會也不過兩層樓而已,四個人就遊刃有餘啦, 過不了多久,看到有碩二生先上樓來了,一副剛被刮過鬍子的樣子, 我以為我的窘境可以緩解了,當時碩一碩二加起來有五六個人了啊, 結果事與願違,我負責的教室在四樓,卻被碩二生叫去五樓, 協助分配原先預定要張貼在各個教室的海報,而海報的內容也不過就是場次表而已, 這讓我想起出自《韓非子‧外儲說左上》的成語故事:「鄭人買履」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鄭人有且置履者,先自度而置之其坐,至之市而忘操之, 已得履,乃曰:「吾忘持度。」反歸取之。及反,市罷,遂不得履。 人曰:「何不試之以足?」曰:「寧信度,無自信也。」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距離研討會開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,我提醒了碩二生兩次我負責的教室在四樓, 那位碩二生忙的跟無頭蒼蠅一樣,好像也沒仔細思考我說的話, 幸好另一位碩二生叫我回去自己的崗位, 跟我負責同一間教室的,另一位碩一的工作夥伴, 一見到我就說:「你到現在才來啊?」,我也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對不起。 都是過去的事了,如今我也成了碩二生,對於研討會研討了啥早已不復記憶, 印象比較深的,是由於科技大學的學生參與,讓我看到了什麼叫做「文人相輕。」 那些正修科技大學啦,屏東科技大學的來賓, 他們不會玩學術界習以為常的那幾套數學遊戲, 不但專有名詞聽不懂,甚至基礎理論都不太熟 只想著:「兜起來能用,那就好,應該是了吧?!」 那裡的老師,只能在少的可憐的經費下嘗試各種可能, 學生程度根本不夠,老師通常還得親身上台才不至被其他學校問倒, 是也有膽子大的學生敢單刀赴會,不過我看的出, 台下溫文有禮的提問中,有藏不住的輕蔑。 我還是決定用力的給他們鼓掌啦! 那些留洋的博士們可能都忘了吧?第一架成功的載人動力飛機, 是腳踏車技工打造出來的!而不是同時期也在研究的學者專家們。 徬徨的工業界與迷失的學術界,誰能了解誰的寂寞?